本帖最后由 天线老兵 于 2020-6-18 22:40 编辑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频段是2.4G和5.8G? 上次大家注意到没有,无人机的发射功率EIRP有两个频段2.4G和5.8G。这两个频段有什么区别,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怎么选择? 通常无人机使用的频段都是公共开放的频段(无委会对各个频段的应用做了划分),当然公共频段有很多,如433M,900M,2.4G,5.8G等等,大家都可以使用,但要控制发射功率,也就是每个设备有最大地盘限制,不能无限大,不能把所有人的地盘都占为己有。另外,同一频段内还可以存在多种不同协议的设备,比如2.4G频段,可以有zigbee,BT,WiFi AP等设备。BT的有效范围十米左右,WiFi AP(路由器)的范围百八十米左右,ZigBee则是极低数据量传输,间歇式工作。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无线设备的普及,即使控制了设备的发射功率,同一地盘内,还是出现了很多同频设备,导致地盘严重重合。你的信号,对你是有用的,但对别人来说就是无用的,相当于产生了干扰,影响到别人信号的传输。同理,别人的设备也影响你的设备信号传输。为什么无人机在市区飞的近,在郊区或野外飞的远,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选择2.4G和5.8G? 在这之前,先讨论一下无人机系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的内容,上行链路(遥控器到无人机)的信息主要是一些控制信号,以便无人机按照操作者意图飞行,这条链路上传递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估计几百k每秒;下行链路(无人机到遥控器)的信息,除了位置信息,飞行状态信息等,最关键的是图像信息,前半部分的信息不大,但图像信息是巨大的,即使采用低分辨率并进行高度压缩,也有几兆到十几兆每秒。如果无线频带不够宽,就很难流畅的显示回传图像。通常载频越高,协议规定的频带会越宽,所以带图传的无人机基本不会使用1GHz以下的频率,但不需要图传的无人机可选择的频率相对多些。 中国2.4G和5.8G频段:2.412 ~2.472 GHz 13个信道;5.725 ~5.825 GHz 4个信道。 由上图可见,规划的信道带宽为22M,但实际每个信道的间隔为5M,也就是说相邻信道有频带重合,必然会影响信号传输。如果大家同时使用同一信道,并且距离不远,那传输速率就可想而知了。假如三个无人机爱好者一起去玩,体验最不好的就是使用同一信道,次之是使用相邻信道,如果想互不影响,可以选1,6,11信道。5.8G的信道是相互独立的,每个信道20MHz,不存在频带重合。 2.4G和5.8G频率自身有什么特性? 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频率越高,粒子特性越明显,越像光;频率越低,波的特性越明显,越像声波。频率越高,绕射衍射的能力越差,同时也更容易衰减,所以说5.8G的绕射能力相对2.4G就差了。如果无人机和遥控器之间有建筑,山体等遮挡,信号基本就很难传过来了。比如2.4G有一定的绕射能力,同时穿墙能力较强,一堵墙没什么问题,再多几堵,衰减就很大了。再比如雨雪天气,对5.8G的影响会比2.4G大一点点。 频段不同对天线有什么影响? 终于说到正题上了,讲了两天和天线没什么直接关系的内容,但又不得不讲。频率是天线设计时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频率对天线最大的影响就是体积。以定向天线举例,相同增益情况下,频率越低,天线体积越大。比如定向2.4G天线7dBi,体积大小为65*65*5mm;定向5.8G天线7dBi,体积大小40*40*5mm。同一频率下,如果想增益变高,天线的体积也会变大,5.8G的体积为65*65*5mm,增益可以为12dBi左右。 另外,频宽也很重要,频带越宽,天线体积也会大些,设计难度会大一些,但只要满足相应的公共开放频段即可,如果是2.4G,只要包含2.4G~2.4835GHz,如果是5.8G,国内就要包含5.725G~5.85G。如果只是针对无人机的应用,在频带太宽也没什么用,但天线的频带太窄,那就会影响到信道的使用。 总结起来,非图传无人机比如航模,可以选择一些较低的频段,绕射能力强,传输距离远;图传无人机最好选择高信道带宽的2.4G和5.8G,这两个用哪个频段,主要看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相应频道的使用情况,避免干扰源;然后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安装合适体积的天线。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