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公理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这条公理表明了作用于刚体上最简单力系平衡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1.1.6.3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任意一原有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与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等效。
这条公理是研究力系等效的重要依据。
依据上述两条公理可以推出下列两条推理:
1.1.6.4推理1 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1.1.6.5推理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通过此汇交点,且三个力位于同一平面内。
1.1.6.6公理4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条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1.1.6.7公理5刚化原理
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这个公理提供了把变形体看作为刚体模型的条件。 1.2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
1.2 .1认识空气
1.空气密度
空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空气的质量。
2.空气压力
空气压力及气压是指空气的压强,即物体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的垂直作用力。
3.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1.2.2完全气体的状态方程
任何状态下的气体,其压强、密度和温度三者之间存在着某个函数关系,此关系称为气体的状态方程:P=ρRT
R为气体常数
1.2.3空气的压缩性
弹性模量E:相对体积单位变化所需要的压强增量,即:
当E较大,则流体不容易被压缩,反之当E较小则流体容易被压缩。液体的E一般较大,通常可视为不可压缩流体,气体的E通常较小,且与热力过程有关,故气体具有压缩性。
气体:空气 E=1.0×106 Pa
液体:水 E=2.1×109 Pa
气体的弹性模量比液体的小得多 1.2.4空气的粘性
1.粘性的定义:在作相对运动的两流体层接触面上,存在一对等值而反向的作用力来阻碍相邻流体层作相对运动,流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流体的粘性。
2.牛顿内摩擦定律
1686年,牛顿指出,相邻两层流体作相对运
动所产生的摩擦力F:
1.与两层流体的速度梯度成正比;
2.与两层流体的接触面积成正比;
3.与流体物性有关;
4.与接触面上的压强无关;
并写出如下表达式,称为牛顿内摩擦定律
3. 粘性系数
定义:粘性系数是流体粘性大小的一种度量。
特点:
液体 —— 温度升高,粘性系数减少,流动性增加。(分子间的内聚力)
气体 —— 温度升高,粘性系数增加,流动性减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
4.结论:
① 速度梯度大,粘性力大。
② 空气温度高,粘性力大。
③ 接触面积大,粘性力大。
速度梯度,指流体在两界面之间流动时,由于材料之间摩擦力的存在,使流体内部与流体和界面接触处的流动速度发生差别,产生一个渐变的速度场,称为速度梯度,或称切速率、剪切速率。
5.雷诺数
雷诺数(Reynolds number)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
雷诺数是流体力学中表征粘性影响的相似准则数。为纪念O.雷诺而命名,记作Re。
雷诺数,又称雷诺准数,是用以判别粘性流体流动状态的一个无因次数群。 [1]
1883年英国人雷诺(O.Reynolds)观察了流体在圆管内的流动,首先指出,流体的流动形态除了与流速(ω)有关外,还与管径(d)、流体的粘度(μ)、流体的密度(ρ)这3个因素有关。
Re=ρvL/μ,ρ、μ为流体密度和动力粘性系数,v、L为流场的特征速度和特征长度。雷诺数物理上表示惯性力和粘性力量级的比。对外流问题,v、L一般取远前方来流速度和物体主要尺寸(如机翼弦长或圆球直径);内流问题则取通道内平均流速和通道直径。两个几何相似流场的雷诺数相等,则对应微团的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相等。
雷诺数较小时,粘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粘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对流场的影响大于粘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紊流流场。
雷诺数越小意味着粘性力影响越显著(例如雾珠的降落或润滑膜内的流动过程),越大意味着惯性影响越显著(例如飞机近地面飞行时相对于飞机的气流)。
典型雷诺数
普通航空飞机:5000000
小型无人机:400000
海鸥:100000
滑翔蝴蝶:7000
圆形光滑管道:2500
橡胶管道:1600~2100 1.2.5空气流动的描述
空气流动的情形一般用流线、流管和流线谱来描述。
流线 :流场中一条空间曲线,在该曲线上流体微团的速度与曲线在该点的切线重合。对于定常流 ,流线是流体微团流动的路线。
流线的特点:
1.该曲线上每一点的流体微团速度与曲线在该点的切线重合。
2.流线每点上的流体微团只有一个运动方向。
3.流线不可能相交,不可能分叉。
流管 :由许多流线所围成的管状曲面。
流线谱是所有流线的集合。 流线谱的特点
1.流线谱的形状与流动速度无关。
2.物体形状不同,空气流过的流线谱不同。
3.物体与相对气流的相对位置不同,空气流过物体的流线谱的不同。
4.气流受阻,流管扩张变粗,气流流过物体外凸处或受挤压,流管收缩变细。
5.气流过物体时,在物体的后部都要形成涡流区。 1.3连续性定理与伯努利定理
流线谱的特点
1.流线谱的形状与流动速度无关。
2.物体形状不同,空气流过的流线谱不同。
3.物体与相对气流的相对位置不同,空气流过物体的流线谱的不同。
4.气流受阻,流管扩张变粗,气流流过物体外凸处或受挤压,流管收缩变细。
5.气流过物体时,在物体的后部都要形成涡流区。1.3连续性定理与伯努利定理
1.3.1质量守恒与连续性方程
1.质量守恒:通过流管各截面的气体质量流量必相等。
2.连续性方程:ρ1V1A1=ρ2V2A2=常数
由于V<100m/s时可认为ρ不变,可得出V1A1=V2A2,观察此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流管截面积大,流速小;流管截面积小,流速大
流管收缩,则流速加快;流管扩张,则流速降低。
(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反映了此规律?)
注意:
1.连续方程式是质量守恒的数学表达,因此与流体的性质以及是否有粘性作用,是否有其它外力、加热等作用无关。
2.对于分支管道、隐射及有外源这类加质量的问题,在写出一般形式连续方程时,应考虑到通过控制面的全部流量及源的流量。1.3.2能量守恒与伯努利方程
1726年,伯努利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同一流管的任意截面上,体静压与动压之和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伯努利定理的基础。
1.流入/流出流管两端的能量差等于流体功的增加量。
2.伯努利方程由能量守恒定理推导而来。
3.伯努利方程
静压+动压=总压+常数
我们平时测量的大气压指的就是静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感受到的压力,动压是感受不到的,但可以靠装置测量。
由此方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速度大,动压大,静压小;速度小,动压小,静压大。 伯努利定理的适用条件:气流是连续、稳定的,即动常。流动的空气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即是绝热。空气没有粘性,即为理想流体。空气密度是不变,即为可压流。在同一条流线或流管上。
1.3.2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联合
由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联合可以推知:
截面积小,流速大,动压大,静压小,。截面积大,流速小,动压大,静压小。1.3附面层
1.3.1附面层概念的提出
背景:1904年,普朗特提出附面层概念。
表述:粘性很小的流体以大雷诺数运动时,在大部分流场上,可以略去粘性作用;但在物面附近的很薄一层流体内必须考虑粘性的作用。这一薄层,称为附面层(边界层)雷诺数代表着流体微团所受到的惯性力与粘之比。
雷诺数代表着流体微团所受到的惯性与粘性之比。就一个流场来说,如果雷诺数很大,则说明流体微团受到惯性的作用效果远大于粘性的作用效果。
1.3.2附面层的形成和特点
1.附面层的形成受粘性影响。
2.附面层的厚度:
附面层,是气流速度从物面处速度为零逐渐增加到99%主流速度的很薄的空气流动层。
3.附面层的特点
附面层的厚度随气流流经物面距离的增长而增厚。
附面层分为层流附面层和紊流附面层,层流在前,紊流在后。层流与紊流之间的过渡区称为转捩点。
1.3.3附面层分离
1.附面层分离现象:在逆压梯度作用下,附面层底层出现倒流,与上层顺流相互作用,形成漩涡脱离物体表面的现象。
2.原因:
附面层分离的内因是空气的粘性,外因是因物体表面弯曲而出现的逆压梯度。
2.1认识飞机
2.1.1五大部分
机身、机翼、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装置是组成飞机的五大基本部件。
机身:装载机组、乘客、货物和其他必须设备;将飞机的其他部分如机翼、尾翼和发动机连成一个整体。
机翼:机翼产生升力。机翼在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翼上安装的可操纵面主要有副翼、后缘襟翼、前缘襟翼、前缘缝翼。机翼还用于安装发动机、起落架及起落架轮舱和油箱。
飞机可以按机翼数量、位置、反角和平面形状等特征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