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简史
今天,多种军用机和民航机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在太空中巡航; 各式各样的模型飞机更为航模爱好者增添了无限情趣。朋友们,在你从事航模活动的时候,可曾想到,在人类征服天空的历史长河中航空模型扮演过多么重要的角色。 向往飞行 人类早就向往着象雄鹰一样肋生双翅,直搏长空。蓝天的浮云,秋风中的落叶,无不唤起人们对飞行的遐想。屈原曾高歌:\"高飞兮安翔,乘清风兮御阴阳\",李白也吟出\"矫翼思凌空\",这些名句都代表着人民的美好愿望。古今中外,关于飞行的神话、传说和理想 真不知有多少。然而,征服天空的实际道路却是由航空模型这位勇敢的尖兵开拓的。 人们首先受到螺丝的启发,直观地想用螺旋桨直接钻入空中。早在晋代(公元265~420 年),我国就发明了竹蜻蜓,成为今日直升机的始祖。葛洪所著的\"桴朴子·杂应\"一篇中 记载道,\"用枣木心为飞车(图1),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上\"。这简直和今天少年们喜爱的简易像筋模型一模一样,只是当年没有橡筋,不得不用牛筋代替而已。最近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发现了一张作于公元1325年的手绘稿。画的是佛兰 得古国的一位修道士手持一竹蜻蜓,用绳拉动旋翼旋转后即可产生垂直的升力升入空中。西方某些人将它说成世界上第一架带动力的模型飞机,事实上却比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所创造的竹蜻蜓,晚了一千多年。 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和科学巨匠辽·达·芬奇在1480年也设计了一架模型直升机(图3),它的机翼就是一个螺旋面,设计者希望它能象螺丝钉一样地拧到空气中去。这种尝试虽然没有成功,对后代却产生了不少影响。例如英文Heliconter(直升机)这个词就是由两个希腊字Helix(螺丝)和Pteron(机翼)合成的。 航空史上许多著名的早期探索者都用风筝作过升空的试验;而风筝也是我国首先发明 的。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墨子一书就记载着鲁班制造木鹊的事迹。风筝用于军事的明确记载见于唐代,文章记载了公元547-549年间,当时南朝梁的首都金陵被围,萧纲曾作纸鸢飞向天空向外告急的真实情景。 谈到人们离开哺育自己的大地,迈出了向天空的第一步,往往都提到法国蒙特哥尔费 兄弟在1783年乘热气球升空的壮举。(摘者注:此处有误,首次乘坐热气球升空的是让-费朗索瓦﹒皮拉特尔。德。罗齐尔) 然而早在公元900年的五代,空气受热比重减小的原理已在我国得到应用。据说当时有位率七娘用纸做成了热空气气球,内点明灯,升入空中.作为指挥夜间作战的信号灯,叫做肠灯,又叫孔明灯。 飞行的尝试 我们勇敢的祖先也曾作过飞行的尝试,如据汉书王莽传已载,公元9~22年间,曾有人两臂插上大鸟翅膀,头和身上都披上羽毛,从高台跳下,飞行数百步后落地。由于生产和技术水平低下,这种飞行当然不会成功。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经过千余年的努力,人们才一点一滴积累了有关的经验,到了十九世纪,才开始做成了能飞的模型飞机,逐渐开辟了航空之路。{:1_1:}{:1_1:}{:1_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