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魔幻天空】DJI S1000八旋翼无人航拍机开箱报告
大家都知道,我是喜欢折腾的人, 从很久很久以前的MK4轴6轴8轴不断的折腾。一直以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直到2013年6月,受不了诱惑入手了一套WKM,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DJI的产品。对比MK,DJI飞控有着很多很多优势,这里就不详细说了。不想折腾,买DJI的飞控总没错。Naza Lite, Naza, WKM, A2都飞遍了。调试难度极简单,PID不用懂,就几个感度就行了。就算是默认参数也能稳定飞行,让我爱不息手。当然这种爱还停留在飞控及其周边产品上。对于S800一直不是太感冒,主要原因是携带不便。虽然可以***拆卸,但论坛上看到有帖子报告说因为拆卸太多留下隐患的帖子,属于紧张型飞手的我一直都不太放心。因此还是热衷于DIY各种机架。从折叠6轴到折叠8轴到折叠H机架忙得不亦说乎。直到了新款Z15的出现,DJI产品再让我中毒了。心想,玩了这么长多轴,折腾这么长时间了,用的还是老旧的550D,还是舵机云台,多没面子。很多后来的朋友都超我了,拍出精美的片子。而自己呢?还没有一段像样的片子胆敢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于是咬咬牙,把工资都拿出来换回来一台Z15-GH3,再存了一个月钱入手GH3和镜头。还差点被老婆休了。云台入手了,相机入手了,激情过了,再想到现实的问题。手头上没有一台多轴能够轻松带起GH3作长时间飞行。我的要求不高,15分钟拍摄时间足够。但无奈家里的8轴时4S供电的,飞行时间难以增长。6轴虽然是6S,有充足的飞行时间,但加上Z15和GH3就超过了最优起飞重量,担心遇到意外时候没有足够动力应对。因此一直考虑多做一台载机。但是工作是在是忙,几乎每天都9点回家,周末不定时要加班。连休息时间都难以保证,何谈DIY呢?所以一直留意S1000,期待发布,期待上市,当然更期待年终奖。航模作为自己最大的兴趣,一直支撑着我的工作,总期待爽飞,扫去一切疲劳,卸下所有压力。
某天突然收到一个包裹,一个大包裹。快递单显示是深圳发过来的,发货地址不就是DJI总部?打开包裹一看,一个黑色的箱子出现在我眼前。莫非,莫非是传说中的S1000?迫不急大的打开,没开一层都换来一刻兴奋。就像小孩看到自己的玩具,男人看到心仪的女神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再剥开
三层纸盒保护着。怎么看纸盒都比泡沫高档。
对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就是箱子的尺寸,是50cm*44cm*28cm,能轻松放入车尾箱,带上火车以及飞机托运。长距离运输可以把S1000“恢复出厂设置”放到箱子里面。看了我下面的介绍,你就知道恢复出厂设置也只是几分钟的事情。
打开第一次盖子,看到的是中心板模块,电池托板和折叠起落架零件。
拿开上层,看到的就是8个电机臂组建。
铺开看看……
再铺开一点,这是上层的东西。
主电源采用10AWG硅胶线,负极采用Amass XT150连接头而正极采用Amass AS150防打火插头。这是一个奇怪的组合,当然也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既可以防止打火造成慢性的插头损伤造成飞行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防止插错插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正面看看,8个红色的快紧机构格外养眼。不过第一次看这个机构我莫名紧张,感觉貌似挺单薄的。担心会不会受力而断掉。因为充当转轴的螺丝在下方,上方则由一个塑料扣件固定。没错电机臂承受向上的力量没问题,只会越压越紧。但如果承受向下的力呢?例如搬运(只拿着一条电机臂)或者炸机。不过事实证明我是过虑了。装机后连飞机带电池,单手提着一根电机臂使劲晃,没有丝毫虚位,塑料扣件也没有丝毫变形。
细看下中心板,S1000就是身份的证明和血统的象征。
近看扣件。我设计这么多机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设计呢?要是我早想到,一定要卖给DJI,哈哈。
透过上中心板看下去,可以看到下中心板上的XT60接,这是给外设供电的,例如iosd等等。同时看到8个类似香蕉头的插座。这就是要来连接电机的电源线。稍后会有详细介绍。这里还可以看到下中心板之下还有一块碳纤版,保证S1000庞大的身躯稳定可靠。
摊开电机臂可见其中两个铝合金件使用暗号色,方便飞手认准机头方向。
电机采用和S800 EVO相同的4114 PRO kv400,螺旋桨则是折叠1552。这里可以留意到折叠螺旋桨座比S800 EVO有所改进,两个安装螺丝隐藏了,这样有利于减少奉阻,同时也有减少由于螺丝松动造成事故。
近看电机,发现电机是安装在碳纤维板上的,而碳纤维板是经过4个橡胶减震座安装到电机臂上。而偷*窥(监控)里面的电调,发现mos管上也增加了散热片。
电机臂使用25mm 3k编织碳纤管,臂厚是1mm。这是市场上主流的配置。和S800的塑料电机臂相比,质量轻了,强度大了,自然震动就小了。成本相对也降低了。如果用户愿意折腾,自己更换也容易。
称一下电机臂组件,326g, 8个就是2.6kg
中心板模组1.3kg
起落架模组216g
电池托板57g
装好起落架之后高48cm,的确是大家伙。
起落架宽52cm
近看折叠机构。两个精加工的铝合金件通过螺丝转轴连接,设计精巧。
这里可以看到,电机的信号线是用常规的舵机插头,可以避免S800折叠机构那样使用舌片设计,减少反复拆卸造成的磨损。
这里可以看到电机电源线采用双层橡胶头,同轴电缆设计,插装方便可靠,同时保证电线的柔性,方便折叠弯曲。
大家伙安装好了,如果撇除我欣赏,拍照的时间,这个过程小于10分钟。总共上了8个大螺丝(电机臂转轴),4个小螺丝(起落架),插了8个同轴电缆,8个标志舵机插头。简单,非常简单。
展开之前,再给大家看看折叠机构。电机臂上的铝合金件和中心板上的紧密配合。塑料快紧机构月牙型斜面和电机臂上的铝合金件恰到好处的渐紧式配合打造了这个方便,可靠的链接机构。
轻轻用力,啪一声就扣紧了。
展开全部8个电机臂骚一下。
换个角度看看
继承了S800的上反式设计。最高点离地面55cm
装上A2,不得不提的是S1000设计了几个安装平米,方便把个个飞控部件装上去。当然,这个是猜的,因为我没有收到安装说明书。
这边放蓝牙LED。
IMU乖乖地呆在中心板里面的指定位置。
GPS也有专用的安装位置。
图传放在另外一块安装板上。
接上调参软件准备好次日的试飞。
不好意思,展开的S1000是在是巨模霸。我的背景布实在是保不住,穿帮了。
展开螺旋桨则更大了。
S1000给我确实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彻底改变了S800及S800 EVO塑料电机臂的设计。相信可以增大载重量的同时可以降低自重并且有效减少风阻。革命性的同轴香蕉头电源线设计让拆装变得方便,在苛刻的运输提及限制下你除了选择向下折叠电机臂,还可以把S1000“恢复出厂设置”塞进50*44*28的箱子里面,同时不影响连接件的可靠性。极具创意的XT150,AS150插头组合是一个非常好的防呆设计,就算用户再傻,视力再不好,也不存在插错的可能。
开箱报告就暂时到这里,接着的就是试飞,再接着就是上视频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尽管问,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口水啊。。。。流了一地中,何时才能拥有呢 wildfirehuo 发表于 2014-2-17 16: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口水啊。。。。流了一地中,何时才能拥有呢
快了,没多久就上市了! 看起来好贵。。。 天羽伏魔李帅 发表于 2014-2-17 17: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起来好贵。。。
不贵,大概人民币3万多吧 口水啊。。。。流了一地中,何时才能拥有 哈哈哈哈好帖
可以可以
顶顶顶顶顶,回个帖子拿牛币 一地的口水啊http://www.moz8.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5.png
好想要啊,可惜太贵了
页:
[1]